高球員不會自殺


@劉兆生 - 2016/04/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近日有些學生自殺,頻率之高,引來社會關注。與不與教育有關,抝來抝去其實無補於事。很明顯,自殺是心理出了問題。這問題在高爾夫球員心中,或多或少早有了解。我從來未聽過高球迷有自殺傾向,何解?

不是說一有輕生念頭便去打場球便可解決一切,而是自殺傾向內藏身份認知隱憂。再推廣一點說,一生中,我們一直尋找着一種身份。從青春期開始,我們不斷問自己:「我是誰?我往哪裡去?」

我不是職業高球員 管它!

在高球生命中,我們一學曉揮桿便忙着到球場打球去。幾年後,經過多番挫折,我們才停下來稍事休息,不其然也會再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往哪裡去?」答案多是:「我又不是職業高球員,管它以後怎樣,往哪裡去!」

這像是敷衍寵統說法,事實上,這正是心理學家James Marcia「身份理論」中四類之一,稱為「身份散透」型(Identity Diffuse)。這類型的球友,每每刻意逃避面對自己的身份認知,生活態度像是甚麼也沒所謂,但實質上內心缺乏方向感。看看他們推桿,就算短距離推不進也不會怒氣,因為對他們來說,身份不重要,亦沒什麼大不了。

「身份理論」其實也很適用在分析球友性格上。例如一些屬於「身份贖付」型(Identity Foreclosure)的球友,這類人就是甚麼也像是上天預早給他們安排好的。他們多是富家子弟,身份一早已被父母灌輸透,和他們打球,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自得其樂。他們不會和你爭論輸贏,不會斤斤計較,自己活在小天地裡,根本不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身份。

此外,球場上我們無可避免地遇上一類麻煩人,他們一直在追尋自己的身份,屬於「身份延期贖付」型(Identity Moratorium),他們打得不好時會很困惑,試完這樣試那樣,總是自我懷疑,很不快樂,每分每秒也在追求一些虛無飄渺的鎖事,不給他們煩死也悶死。

最後一類是「身份達成」型(Identity Achievement)。他們就是你的教練,身份無可懷疑,雖然他朝一日他們可能被其他人替代,但地位仍是高高在上的。

我問教練:「什麼動機令你成為高球教練的?」

高爾夫是我生命

「因為高爾夫是我的生命!」他義無反悔地答。

我驀然頓下來,問自己:「哪甚麼是我的生命?」對一些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可能是不停工作、不停玩樂。而高爾夫在某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把工作和玩樂的精神狀態集中一體的身心活動,說高爾夫就是生命是可以理解的。從而追尋高球身份,也是尋找着另一種身份吧!

教練高球身份當然是「身份達成」型,考取認可的教練資格可不是件易事,在他們生命中,沒有什麼身份可以凌駕其上了。但對我們一些上了年紀,遲了學球的周末高球愛好者而言,雖然一直在追尋自己的高球身份,期待身份延期贖付,但往往受限於體力和不夠專注,再努力也許亦屬枉然。明乎此,甘心做個沒身份的高球員,也許活得更快樂呢!你聽過做不成職業高球員要自殺嗎?(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